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网络搜集:关于箍筋

用来满足斜截面抗剪强度,并联结受力主筋和受压区混筋骨架的钢筋。
分单肢箍筋、开口矩形箍筋、封闭矩形箍筋、菱形箍筋、多边形箍筋、井字形箍筋和圆形箍筋等。
箍筋应根据计算确定,箍筋的最小直径与梁高h有关,当h≦800mm时,不宜小于6mm;当h>800mm时,不宜小于8mm。
梁支座处的箍筋一般从梁边(或墙边)50mm处开始设置。
支承在砌体结构上的钢筋混凝土独立梁,在纵向受力钢筋的锚固长度Las范围内应设置不少于两道的箍筋,当梁与混凝土梁或柱整体连接时,支座内可不设置箍筋。

******
搜集于@百度百科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TOP

箍筋的肢数的表示方法和计算 
箍筋的肢数是看梁同一截面内在高度方向箍筋的根数。 
小截面梁因宽度较小,相应产生的梁内剪力较小,采用单肢箍即可,类似于一个S钩。 
像一般的单个封闭箍筋,在高度方向就有两根钢筋,属于双肢箍。
再如,截面宽较大的同一截面采用两个封闭箍并相互错开高度 箍筋的肢数是看梁同一截面内在高度方向箍筋的根数。 
小截面梁因宽度较小,相应产生的梁内剪力较小,采用单肢箍即可,类似于一个S钩。 
像一般的单个封闭箍筋,在高度方向就有两根钢筋,属于双肢箍。 再如,截面宽较大的同一截面采用两个封闭箍并相互错开高度方向就有四根钢筋,属于四肢箍。 以此类推。 
***************************
各类钢筋的表示方法
1. 梁箍筋 
梁箍筋包括钢筋级别、直径、加密区与非加密区间距及肢数。箍筋加密区与蜚 加密区的不同间距及肢数需用斜线"/"分隔;当梁箍筋为同一种间距及肢数时,则不需用斜线;当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箍筋肢数相同时,则将肢数注写一次;箍筋肢数应写在括号内。 
例:A10-100/200(4),表示箍筋为Ⅰ级钢筋,直径φ10,加密区间距为100,非加密区间距为200,均为四肢箍。 
A8-100(4)/150(2),表示箍筋为Ⅰ级钢筋,直径φ8,加密区间距为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为150,两肢箍。 
需要注意的是此处表示间距不是用"@",而是用"-"。 
***********************
当抗震结构中的非框架梁及非抗震结构中的各类梁采用不同的箍筋间距及肢数时,也用斜线"/"将其分隔开来。
注写时,先注写梁支座端部的箍筋(包括箍筋的箍数、钢筋级别、直径、间距及肢数),在斜线后注写梁跨中部分的箍筋间距及肢数。 
例:13A10-150/200(4),表示箍筋为Ⅰ级钢筋,直径φ10;梁的两端各有13个四肢箍,间距为150;梁跨中部分,间距为200,四肢箍。 
18A12-120(4)/200(2),表示箍筋为Ⅰ级钢筋,直径φ12;梁的两端各有18个四肢箍,间距为120;梁跨中部分,间距为200,两肢箍。


2. 梁上部贯通筋或架立筋 
梁上部贯通筋或架立筋根数,应根据结构受力要求及箍筋肢数等构造要求而定。注写时,须将架立筋写入括号内。 
例:2B22用于双肢箍;2B22+(4A12)用于六肢箍,其中2B22为贯通筋,4A12为架立筋。 
*******************************
当梁的上部和下部纵筋均为贯通筋,且各跨配筋相同时,此项可加注下部纵筋的配筋值,用分号";"将上部与下部纵筋的配筋值分隔开来。 例:3B22;3B20表示梁的上部配置3B22的贯通筋,梁的下部配置3B20的贯通筋。  


3. 梁支座上部纵筋 
当上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 例:梁支座上部纵筋注写为6B25 4/2,表示上一排纵筋为4B25,下一排纵筋为2B25。 
注意:上述表示中"25"与"4/2"之间有一个空格,这个空格不可忽略,否则将出现错误。 
当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用加号"+"将两种直径的纵筋相联,注写时角筋写在前面。 
例:梁支座上部有四根纵筋,2B25放在角部,2B22放在中部,在梁支座上部应注写为2B25+2B22。 
当梁中间支座两边的上部纵筋相同时,可仅在支座的一边标注配筋值,另一边省去不注。 


4. 梁下部纵筋 
当下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 例:梁下部纵筋注写为6B25 2/4,则表示上一排纵筋为2B25,下一排纵筋为4B25,全部伸入支座。 
注意:上述表示中"25"与"2/4"之间有一个空格,这个空格不可忽略,否则将出现错误。 
当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用加号"+"将两种直径的纵筋相联,注写时角筋写在前面。 
当梁下部纵筋不全部伸入支座时,将梁下部纵筋减少的数量写在括号内。 例:梁下部纵筋注写为6B25 2(-2)/4,则表示上排纵筋为2B25,且不伸入;。一排纵筋为4B25,全部伸入支座。 
梁下部纵筋注写为2B25+3B22(-2)/5B25,则表示上排纵筋为2B25和3B22,其中2B22不伸入支座;下一排纵筋为5B25,全部伸入支座。

TOP

计算办法
只要记住:钢筋的外皮长度+弯钩长度 ,即可。
外皮长度=矩形断面周长-8*砼保护层厚度+8*箍筋直径;
弯钩长度:180度=6.25*箍筋直径; 90度=3.725*箍筋直径;45度=4.25*箍筋直径.

TOP

于箍筋长度的计算   
一、弯曲调整值的概念  
对于单根预算长度和下料长度是不同的,预算长度是按照钢筋的外皮计算,下料长度是按照钢筋的中轴线计算。例如一根预算长度为1米长的钢筋,其下料长度不需要1米,是小于1米的,因为钢筋在弯曲的过程中会变长,如果按照1米下料,肯定会长出一些。预算长度和下料长度的差值也就是钢筋的弯曲调整值,也称为量度差值。它实际上由两方面造成的,一是由于量度的不同,例如下面这根钢筋,预算的长度是100+300=400mm,而实际上在下料时只需要截取100-d/2+300-d/2长的一段钢筋即可弯制成下面的形式。二是由于钢筋在弯曲的过程中长度会变化:外皮伸长、内皮缩短、中轴线不变。   

二、弯曲调整值的计算  
在这里用到一个弧度和角度的换算公式:1rad=3.14*r*2/360,即一度角对应的弧长是0.01745r。另外《钢筋混凝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204-2002)规定180度弯钩的弯曲直径不得小于2.5d,在下面的推导中D取2.5d。  
1、180度弯钩的计算  
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  
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AE水平段的长度+CD水平段长度=300+3d  
按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水平段长度+BC段弧长+CD段水平长度=300-D/2-d+0.01745*(D/2+d/2)*180+3d=300+6.25d,
弯曲调整值=L1-L2=3.25d  2、90度弯钩的计算  
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  
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300+100  
按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水平段长度+BC段弧长+CD段竖直长度=300-D/2-d+0.01745*(D/2+d/2)*90+100-D/2-d=300+100-1.75d,
弯曲调整值=L1-L2=1.75d  3、135度弯钩的计算  
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  
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300+10d  
按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水平段长度+BD段弧长+DE段长度=300-D/2-d+0.01745*(D/2+d/2)*135+10d=300+10d+1.9d,
弯曲调整值=L1-L2=1.9d   


三、弯钩长度的计算  
1、计算弯钩时的原则是无论下料长度还是预算长度都按照中轴线计算。可以想一下,我们做预算时直钢筋180度弯钩时取的长度是6.25d,历来我们都是这么做的,没有人问为什么,而实际上6.25d取的钢筋的中轴线长度。其实箍筋、拉筋末端135弯钩的长度计算也是一个道理,规范规定的长度是10d,而我们计算时取11.9d,同样也是遵循上面的原则。  
2、需要指出的是,无论箍筋弯钩还是拉筋弯钩,弯折角度都是135度,这在03G101-1第35页有明确的说明。因此如果在计算拉筋弯钩长度时取12.5d是错误的。  

 
四、弯曲调整值的应用   
1、尽管我们对这个名词可能不了解,但实际上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就在应用它。例如上面所说的180度的弯钩平直段长度本来是3d,而计算时取6.25d;135度弯钩平直段长度是10d,而计算时取11.9d。  2、当我们知道了90度弯钩的弯曲调整值以后就可以根据预算长度计算下料长度了:  梁截面尺寸a=300、b=500  计算箍筋的预算长度(按外皮计算):  L1=(a-25*2+b-25*2)*2+(2*11.9+8)d  
这里对于8d是否有疑问,实际上这涉及到保护层的概念。钢筋的保护层指的是主筋外皮到构件外边缘的尺寸,而我们要计算箍筋的外皮长度,因此,上式中每“-25”就多减了一个箍筋的直径,因此在后面要加上8d。  计算箍筋的下料长度(按中轴线计算):  L2=(a-25*2+b-25*2)*2+(2*11.9+8)d-3*1.75d  
这里就利用了90度弯钩的弯曲调整值,箍筋有三个90度弯钩,应该减去“3*1.75d”。在施工中有个计算箍筋长度的公式是“2A+2B+26.5d”就是这样推导出来的,当然,这里A、B都是指箍筋的内皮长度。    



二,箍筋单根下料长度计算公式及过程详解? 
1.矩形箍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表1)   
式中 箍筋周长=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   
外包宽度=b-2c+2d;   
外包长度=h-2c+2d;   
b×h=构件横截面宽×高;   
c——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d——箍筋直径。   
2.计算实例   
某抗震框架梁跨中截面尺寸b×h=250mm×500mm,梁内配筋箍筋φ6@150,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c=25mm,求一根箍筋的下料长度。   
解:外包宽度= b-2c+2d   
=250-2×25+2×6=212(mm)   
外包长度=h-2c+2d   
=500-22×25+2×6=462(mm)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   
=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110(调整值)   
=2*(212+462)+110=1458(mm)   
≈1460(mm)(抗震箍)   
箍筋形式 使用结构 箍筋弯钩  不直段长  度Lp 箍筋直径  
HPB235级 HRB335级 CRB550级  6 8 10 12 8 10 12 5 6 7 8  
90°/90° 一般结构 Lp≥5d 5d 6d 5.28d  30 40 50 60 50 60 70 30 30 40 40  
135°/135° 抗震结构 Lp≥10 18d 20d 18.4d  110 140 180 220 160 200 240 90 110 130 15  ------------  
L=2(a+b-2c)+2d 式中:  
L-箍筋展开长度;a、b-梁、柱的截面尺寸;c-保护层厚度;d-两端弯勾长度。单位均为cm。  只凭记忆,式中代号与规范中的代号不一样。   
------------------- 
螺旋箍筋下料长度  
螺旋线的长度可以用直角三角形求解:   
(1)底边=圆形的周长×箍筋圈数   
(2)另一个直角边=箍筋分布总高   
(3)箍筋下料总长就是斜边长,这就是勾股弦问题了。    
下料总长={(1)平方+(2)平方} 再开平方   
---------------  


钢筋箍筋长度的计算   
抗震 L=(a-2c+2d)*2+(b-2c+2d)*2+24d  非抗震 L= (a-2c+2d)*2+(b-2c+2d)*2+14d  
a构件长 b构件宽 c保护层 d钢筋直径....应该+25d和15d差不多(这个无法算准的)预算不考虑延伸率


*****************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QLPwC8Kz_w1qRPvDnDGitoQcpqUaUoisNdEcF2iOsKBwwsdAFXxTPuwyN0aqt7LcEr1CR5KtxtYABrh0A5PBLq

TOP

箍筋加密区都设在什么部位
加密是对于抗震结构来说的。根据抗震等级的不同,加密的规定也不同。
一般来说,对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梁的端部和每层柱子的两端都要进行加密。
梁端的加密区长度一般取1.5倍的梁高。
柱子加密区长度一般区1/6每层柱子的高度。但最底层(一层)柱子的根部应取1/3的高度。对于特别情况下的柱子还应全部加密。详细的可以参看《抗震设计规范》。 
简支梁两端,1.5倍梁高处,悬挑梁全段加密 


03G101-1平法梁的“构造钢筋”和“抗扭钢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梁的“构造钢筋”和“抗扭钢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梁的“构造钢筋”和“抗扭钢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构造钢筋”和“抗扭钢筋”都是梁的侧面纵向钢筋,钢筋工把它们称为“腰筋”。所以,就其在梁上的位置来说,是相同的。其构造上的规定,正如03G101-1图集第62-65页中所规定的,在梁的侧面进行“等间距”的布置,对于“构造钢筋”和“抗扭钢筋”来说是相同的。 
     “构造钢筋”和“抗扭钢筋”都要用到“拉筋”,并且关于“拉筋” 的规格和间距的规定,也是相同的。
      即: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6mm;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8mm。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当设有多排拉筋时,上下两排拉筋竖向错开设置。 
     在这里需要说明一下,上述的“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只是给出一个计算拉筋间距的算法。例如,梁箍筋的标注为φ8@100/200(2) ,可以看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为200mm,则拉筋间距为200*2=400mm 。但是,有些人却提出“拉筋在加密区按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在非加密区按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这是错误的理解。 
     不过,在前面的叙述中可以明确一点,那就是“拉筋的规格和间距”是施工图纸上不给出的,需要施工人员自己来计算。       
     2、然而,“构造钢筋”和“抗扭钢筋”更多的是它们的不同点。      
    (1) “构造钢筋”纯粹是按构造设置,即不必进行力学计算。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0.2.16条指出:当梁的腹板高度hw≥450mm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的0.1% ,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      
     上述规范中的规定,与03G101-1图集是基本一致的。之所以说是“基本”一致,就是说还有“不一致”的地方,前一阶段在网上论坛曾有过争论。那就是关于hw的规定。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7.5.1条规定:hw——截面的腹板高度:对矩形截面,取有效高度;对T形截面,取有效高度减去翼缘高度;对工形截面,取腹板净高。 
     而在03G101-1图集第62-65页的图中,把hw标定为矩形截面的全梁高度——这与“有效高度”是有点儿差距的。 
     按道理,当标准图集与规范发生矛盾时,应该以规范为准,因为标准图集应该是规范的具体体现。不过,这是设计上需要注意的问题。对于施工部门来说,构造钢筋的规格和根数是由设计上在结构平面图上给出的,施工部门只要照图施工就行。在03G101-1图集第62-65页中并没有给出构造钢筋的规格和根数——这是03G101-1图集不同于先前两个版本的地方。 
     因为构造钢筋不考虑其受力计算,所以,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的搭接长度和锚固长度可取为15d 。 
     (2) “抗扭钢筋”是需要设计人员进行抗扭计算才能确定其钢筋规格和根数的。 
     梁侧面抗扭纵向钢筋的锚固长度和方式同框架梁下部纵筋。      
     梁侧面抗扭纵向钢筋其搭接长度为Ll(非抗震)或LlE (抗震)。      
     对抗扭构件的箍筋有比较严格的要求。《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0.2.12条指出:受扭所需的箍筋应做成封闭式,且应沿截面周边布置;当采用复合箍筋时,位于截面内部的箍筋不应计入受扭所需的箍筋面积;受扭所需箍筋的末端应做成135度弯钩,弯钩端头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0d (d为箍筋直径)。 


     对于施工人员来说,一个梁的侧面纵筋是构造钢筋还是抗扭钢筋,完全由设计师来给定:“G”打头的钢筋就是构造钢筋,“N”打头的钢筋就是抗扭钢筋。 
构造 与 抗扭 的区别 出了上面 说的, 最主要 是 他们的 锚固 长度 不一样。施工中 需要加以区别。正如前面所说的,“构造钢筋”和“抗扭钢筋”的锚固长度是不一样: 
     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的锚固长度为15d  
     梁侧面抗扭纵向钢筋的锚固长度同框架梁下部纵筋。——对于端支座来说,就是:伸到柱外侧纵筋的内侧,再弯15d的直钩,并且保证其直锚水平段长度0.4LaE;对于中间支座来说,就是锚入支座≥LaE,并且超过柱中心线5d 


柱的箍筋加密范围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1 柱端取截面高度(圆柱直径),柱净高的1/6和500mm三者的最大值。 
  2 底层柱柱根不小于柱净高的1/3;当有刚性地面时,除柱端外尚应取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有地下室时,底层柱为一层柱)   
  3 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和因设置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的柱,取全高。 
  4 框支柱,取全高。 
  5 一级及二级框架的角柱,取全高。

TOP

这里有关于  节点箍筋  的一个例子
http://www.fwxgx.com/question/gimq/detail/1292587

TOP

返回列表